ISSN 1003-8035 CN 11-2852/P
  •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
  • CSCD收录期刊
  • Caj-cd规范获奖期刊
  • Scopus 收录期刊
  • DOAJ 收录期刊
  • GeoRef收录期刊
欢迎扫码关注“i环境微平台”

基于证据权法的九寨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

杨华阳, 许向宁, 杨鸿发

杨华阳, 许向宁, 杨鸿发. 基于证据权法的九寨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[J].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, 2020, 31(3): 20-29.
引用本文: 杨华阳, 许向宁, 杨鸿发. 基于证据权法的九寨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[J].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, 2020, 31(3): 20-29.

基于证据权法的九寨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

  • 摘要: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北部九寨沟县暴发了Ms7.0级地震,是继2013年"4·20"芦山Ms7.0级地震后再次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边界的强烈地震,地震诱发了近1 880处滑坡,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,选取与高程、坡度、坡向、与水系距离、峰值加速度(PGA)、与震中距离、岩性、与断裂距离等8个因素作为九寨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因子,采用加法和减法2种证据权方法,对九寨沟地震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价。结果表明:基于加法证据权的评价模型的准确率为88.29%,基于减法证据权的评价模型的准确率为87.31%。利用自然断点法,将研究区按滑坡危险性程度分为极高危险区、高危险区、中危险区、低危险区与极低危险区。其中,基于加法证据权所计算的极高和高危险区面积之和约300.17 km~2,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3.84%,发育的滑坡面积占滑坡总面积的91.10%;基于减法证据权所计算的极高和高危险区面积之和约214.35 km~2,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.17%,发育的滑坡面积占滑坡总面积的85.04%。评价结果可为震后地质灾害防治、基础设施重建,特别是九寨沟自然风景区的灾后重建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。
  • 期刊类型引用(4)

    1. 康晓波,王宇,张华,代旭升,朱广毅. 云南高原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.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. 2022(05): 50-58 . 本站查看
    2. 李海良,江思义,黄上威. 岩溶塌陷区岩溶水位的“低槽带”特征——以南宁坛洛镇塌陷为例. 资源信息与工程. 2021(02): 36-39 . 百度学术
    3. 王金晨,吴迪,娄万鹏,吴远斌. 岩溶塌陷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. 工程技术研究. 2021(08): 55-57 . 百度学术
    4. 李海良,江思义,潘兴鱼. 基于GIS与AHP法的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. 资源信息与工程. 2021(03): 118-121 . 百度学术

    其他类型引用(8)

计量
  • 文章访问数:  2672
  • HTML全文浏览量:  74
  • PDF下载量:  546
  • 被引次数: 12
出版历程
  • 刊出日期:  2020-06-24

目录

    /

    返回文章
   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