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南红层区黄子树滑坡形成过程与运动特征
-
摘要: 川南红层区褶皱强烈、岩性复杂、断裂发育,加之地形条件差,在雨季极易形成滑坡灾害。本文以川南红层区的黄子树滑坡为例,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勘探,对滑坡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,并在此基础上,运用二维离散元模拟技术对滑坡进行数值模拟,还原整个灾变过程,得出了滑体不同部位的位移时程曲线和速度时程曲线,取得如下认识:滑坡是特殊岩性组合与降雨或地震共同作用形成,整个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前缘蠕滑阶段、整体滑移阶段和碰撞堆积阶段,滑体最大滑移量达105 m,前缘滑体速度远大于后缘,最大速度达6.5 m/s,滑坡具有剧动启程效应和滞后效应,滑体速度在达到峰值后呈波浪式逐级减缓。
-
-
期刊类型引用(6)
1. 苏娜,徐林荣,李永威,李佳珅,汤玉兰. 汶川地震震后七盘沟泥石流动态物源危险性评价.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. 2025(01): 16-27 . 本站查看
2. 张龙. 农业用水静态效率冗余调控影响因素分析. 江淮水利科技. 2024(01): 14-22 . 百度学术
3. 谷丰宇,徐林荣,李永威. 导流堤遭受泥石流灾害的易损性评价.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(中英文). 2023(01): 145-154 . 百度学术
4. 翟越,谢怡帆,汪铁楠,王铭,张韵生. 基于改进突变理论的岩体崩塌危险性评价. 甘肃科学学报. 2023(02): 63-70 . 百度学术
5. 吴庆安,张金霞,刘兴荣,时岩,任芳芳,独亮亮. 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. 水利规划与设计. 2023(07): 83-87+111 . 百度学术
6. 张蓉杰,罗军尧. 东川大、小白泥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与治理. 贵州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. 2022(03): 62-66 . 百度学术
其他类型引用(1)
计量
- 文章访问数: 370
- HTML全文浏览量: 16
- PDF下载量: 322
- 被引次数: 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