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江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
-
摘要: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理较为复杂,本次研究范围为珠三角平原区中南部珠江口西部沿岸,亦是珠三角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。本文从研究区水文地质、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地面沉降分布状况、沉降类型、主要控制因素和发展规律入手,综合分析区内地面沉降调查监测资料,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,总结了产生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:一是软土厚度大,总厚度一般10~30 m,最厚达63. 8 m;二是局部开采地下水,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和中山市大鳌镇、板芙镇、坦洲镇及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、斗门区白蕉镇、乾务镇等大面积水产养殖区,开发利用强度高区域约123. 21 km2,开发利用强度中等区域约111. 97 km2,开发利用强度低区域约73. 70 km2;三是上部荷载的影响,这类作用类型主要由上部建筑物荷载、大面积人工填土荷载及机械动荷载组成,主要位于城镇、工业园、乡村等建筑区和公路、桥梁、堤坝等线性工程周边,人工填土厚度最大达8. 6 m。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全面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调查、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,也为地方经济建设规划决策、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和保护地质环境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。
-
-
期刊类型引用(3)
1. 穆国锋. 一种边坡失稳结构三维检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. 水利技术监督. 2021(08): 42-45+93 . 百度学术
2. 宋京雷,刘刚,施威,徐成华,张春雨,潘长胜. 某水库大坝西侧山体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. 世界地质. 2020(04): 912-920+959 . 百度学术
3. 何忠明,彭生辉,范电华,王保林. 桂三高速公路高架桥右侧边坡稳定性时空演变规律分析. 地质与勘探. 2019(05): 1294-1301 . 百度学术
其他类型引用(2)
计量
- 文章访问数: 422
- HTML全文浏览量: 12
- PDF下载量: 334
- 被引次数: 5